孩子说话晚,可以试试这3招
在怡禾做咨询快一年了,遇到比较多的一类问题是担心孩子说话晚,看到同龄的孩子咿呀学语,自己的孩子却还是“闷油瓶”,确实很容易让家长焦虑和担心。怎样才能让“闷油瓶”变成“小话痨”?
要回答这个问题,首先要判断孩子说话是不是真的晚。因为每个孩子在各能区的发展模式和速度不同,特定年龄段的语言表达也会有一些个体化差异,所以如果单单盯着某个孩子的语言水平去比较,有可能会增加不必要的压力。
下表为0-2岁孩子语言发展的里程碑,大家可以作为参考:
图片来源:Development Through the Lifespan 徐桂凤译
参考这个表格,如果孩子在某个月龄的语言发展严重落后,比如12个月的孩子还没有达到6个月的水平,或者2岁的孩子还没有达到1岁或者1岁半的标准,建议应找专业的语言评估治疗师进行评估。那如果评估真的是语言发育落后,我们该怎么办呢?
语言受遗传、文化以及养育方式的影响比较大,很多在特定年龄段语言发育落后的孩子通过养育方式调整,是可以快速追赶上同龄人的水平的。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:
一、提高养育者的言语丰富性
研究发现,养育者和孩子互动的语言越丰富,就越有益于孩子的语言发展。如果我们和孩子的互动只是局限于日常生活内容,那么所使用的语言其实是很有限的,更多是关于吃喝拉撒等几个方面,而这还远远不够。这种情况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改变:
通过绘本故事来拓展语言的丰富性;
通过多带孩子出去,抓住尽可能多的机会向孩子介绍新鲜事物;
通过适合孩子年龄的歌曲哼唱来引起孩子对新鲜词语发音的兴趣。
有家长可能会另问:可不可以让孩子看电视来让其接触更多的语言?
关于这个问题,其实已经有不少的相关研究。研究结果发现,没有交互性的电视节目对孩子的语言并没有明显促进作用,如果孩子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过长,反而会因为减少了与孩子的互动时间,而影响他们的语言发展。
更推荐的做法是: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、有交互性的电视节目,并且由家长陪同观看。家长陪同观看,除了可以及时调整节目内容,控制观看时间,还可以在电视节目结束后就节目中的内容和孩子互动讨论,将电视节目对孩子语言发展的有利影响最大化。
二、改善父母的回应敏感度和回应方式
很多人认为孩子什么都听不懂,所以疏于和孩子的语言互动,其实这种认知是不对的。研究发现,父母对孩子的各种交流性行为和发音做出敏感的回应,能够促进孩子的词汇增加和语言能力发展。
新生儿就可以区分对话性语言和非言语性发声,5个月的婴儿就能分辨出句子中的词语重音在哪里,10个月的孩子就可以在听到的一句中分别出他经常听到的词语。这些都是后期表达性语言发展的重要基础。
婴幼儿和养育者经历的共同注意(双方的注意力都在同一个事物上)越频繁,孩子们的注意力维持时间就会越长,能理解更多的语言,更早产生有意义的肢体语言和口头字词,词汇量的扩增也会更大。因为通常父母会教孩子他们所共同注意的事物的名称,或者对其做出描述和解释。亲子双方也会因为共同注意产生更多的互动交流。
养育者对孩子咿呀发音回应的常见方式有两种。一种是重复中拓展。比如孩子说:“苹果”,养育者可以说:“是的,这是一个红色的大苹果”。另一种是重复中修正,比如孩子说“椅子上宝宝”,养育者可以说:“哦,宝宝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呢!”这两种方式都能对宝宝的语言学习产生正面的影响。
三、尊重儿童气质性格特征的影响
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性格特征,有些孩子听到新的词语发音,就会马上张口重复模仿,而有些孩子在没有绝对把握前则绝不会开口,他们更倾向在自己独处的时候“勤学苦练”。
建议家长在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,要尊重孩子的特点,以鼓励引导为主,并避免以下做法:
对孩子的发音嘲笑打击;
在孩子不愿意开口时反复催逼;
强迫孩子当众表演背诗唱歌;
在孩子思索语言搭配时急于帮忙
因为孩子语言发展初期的词语重复(暂时性口吃)就批评惩罚。
遇到孩子害怕说话,甚至拒绝开口的情况,家长的焦急心情可以理解,但是如果方法不当,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。所以,还是我们常说的,不消极忽略,不揠苗助长,只有“适度灌溉”,才能静待花开。(本文作者徐桂凤,她的微信公众号xuguifeng82)